,我翻拍真沒想超過原作啊

1)人物外形表現: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徵和重要的視覺資訊。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更為重視其服裝,髮型,化裝的處理。

例如:美國早期默片時代的經典人物卓別林,其外表很有特點,在電影中的視覺外形形象極為鮮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敘事,還要有鮮明的特徵。

2)人物景別表現:

某一個人物在電影的表現中,有時更多的是用某一種特定的鏡頭景別處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鏡頭的景別,著得對人物進行心理、情緒、表現的描寫,即使是某一個人物用多種景別處理畫面,或者是眾多的人物分別用不同的景別加以表現,也是要對人物進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畫。

例如:《我的父親母親》中,“母親”年輕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近景、特寫和全景、遠景的交替應用,“母親”年老時的敘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採用全景的鏡頭來完成,影片的總體風格基本是這樣一種規律的處理。

3)人物形體表現:

電影敘事和場景中人物的形體方式處理,大多數是經過導演和演員精心設計的。

因為,人物的形體處理的方式和狀態,不光是為了敘事,為了場景,更多的是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為推動影片的情節。

例如:影片《我的父親母親》中,彩色回憶時空段落中,年輕的“母親”,人物的形體永遠是處在運動之中,處在站立和跑動之中;而黑白現實時空段落中,年老的“母親”,則恰恰是相反的處理,大部分形體表現處理成為靜止的形態和坐姿狀態。

4)人物位置表現:

影片攝影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無論是在影片風格,畫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義。

在具體畫面處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中處理;

有的人物在畫面上是居邊處理;有的人物位置乾脆是不規則的卡頭卡腳處理。

例如:影片《黃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中處理。

影片《一個和八個》的人物位置的整體風格是居邊處理。

這兩種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得影片畫面構圖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種鮮明的造型效果。其實,這都是一種影片敘事、手段、風格的外延。

從影片的宏觀上分析人物的表現方式,在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是導演十分重視的技巧與元素。

透過這種細緻和量化的分析,我們可以進一步瞭解影片的風格、畫面、效果、技巧、結構和導演手法。

3.分析人物動作的表現技巧:

影片中決定人物動作的重要因素是環境、事件和規定要求。

作為導演,對於人物動作的簡單表現和複雜表現,在影片的敘事風格上會產生不同結果。

那麼,核心的問題就是導演採用什麼樣的鏡頭技巧來反映和表現這些人物的動作。

這時敘事中的人物動作成為了內容,鏡頭處理表現技巧成為了形式。

我們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動作時,討論人物動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動作方式,僅僅是我們分析人物的一個方面。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分析影片的鏡頭中和段落中採用什麼樣的具體鏡頭技巧,來表現此時此地的人物動作。

導演在實際創作和拍攝處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鏡頭技現,拍攝和表達不同的人物動作,也可以是用相對固定的鏡頭技巧,表達同一的動作和不同的動作。

如果是採用後者的處理方式,就會產生影片人物動作鏡頭技巧處理上的特殊風格。

例如:導演陳凱歌拍攝的影片《黃土地》,大量地採用靜止的鏡頭完成畫面的表達,採用極為有限的搖鏡頭表現部分的人物動作和運動,表現場景的空間;導演徐克拍攝的影片《新龍門客棧》大多數是採用誇張、變形的鏡頭畫面形式表現各種人物的近景和動作。

導演吳宇森拍攝的大部分影片,大量地在敘事鏡頭和動作鏡頭中採用高速攝影的鏡頭技巧,來表達影片中人物的動作的異化,具有一種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飄逸與超然感覺,有一種影片“暴力”美學的特徵。

4.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形式:

按電影的常規分析,場景中、鏡頭中人物的光線的形式應該有其相對的設計性、獨立性、形象性、鮮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