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奮起直追(第1/2頁)
章節報錯
實戰同樣證明,戰列艦還沒有完全被淘汰,快速戰列艦有強大戰鬥力,做為“航母貼身保鏢”的身份,在艦隊當中擁有一席之地。關鍵是,在夜間戰鬥當中,快速戰列艦是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
不管是在西北東望洋海戰中,還是塞島攻防戰期間,乃至西南梵炎洋海戰,不久之前的孟加拉灣海戰,以及現在的中轉島攻防戰,快速戰列艦都是戰場上的中流砥柱之一,為航母之後,最具有威懾力的海戰平臺。
在夜間那更加是無敵的存在!
顯然,肯定得建造更多的快速戰列艦。
在此,尼茲著重提到對手的欺騙戰略。
雖然梁夏海軍一直在大力的鼓吹“戰列艦無用論”,也是具體實踐者,最先用航母取代戰列艦的主力地位,但是到目前為止,梁夏海軍透過改裝與建造,獲得了足足10艘快速戰列艦,遠超過任何一個競爭對手。
紐蘭海軍服役與在建的快速戰列艦總共才6艘,即便把獲得撥款,還沒開工的算上,也就只有10艘。
布蘭海軍迄今總共只有4艘,另外有1艘在建,計劃建造的同樣只有1艘,再把3艘戰列巡洋艦算上,總共才9艘,而且已經戰沉了1艘。
狹夷海軍在戰敗前,只有4艘用戰列巡洋艦升格而來的半調子快速戰列艦。
迢曼海軍只有2艘,而羅利海軍最多4艘,洛克海軍把戰列巡洋艦與半成品全都算上也只有5艘。
關鍵還有,梁夏帝國的造船廠裡,至少有4艘在建,說不準另外的4艘也即將出現在船臺上。
這麼一來,梁夏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多達14到18艘。
可見,梁夏海軍其實一直非常重視快速戰列艦,也建造了足夠多的快速戰列艦。
這麼大的差距,紐蘭海軍必須得奮起直追。
正是如此,尼茲才明確提出,必須想辦法加快“衣華”級的建造速度,並且提前下達第二批訂單。
這裡,涉及到了一個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
第一批4艘“衣華”級的建造工作在年初就已啟動,只是因為撥款的問題,或者說首先保證航母,以及其他的主力戰艦,甚至是快速貨輪,所以4艘戰列艦的艦載費用一直就沒有發放到位。
結果就是,4艘“衣華”級在開工之後就沒了動靜。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與此同時,4艘“南達”級的建造工作得到了保證,2艘“北卡”級也在規定時間內交付給海軍。
當然,尼茲重點強調了快速戰列艦的價值。
用他的話來說,梁夏海軍能連續打贏好幾場決定性的大海戰,而且把損失控制在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不止是擁有精銳的艦載航空兵,快速戰列艦所發揮的作用,也有不可低估的價值。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梁夏海軍的幾艘艦隊航母能夠死裡逃生,靠的就是由快速戰列艦提供的防空掩護。
如果那幾艘航母沒挺住,梁夏海軍現在最多就只有4艘大型航母可用。
不要忘了,第十一特混艦隊的3艘航母只有“陪京”號沒有遭到重創,而轉為訓練用途的“橫江”號也遭到過重創。
這麼計算,梁夏帝國的艦隊航母,其實全都“戰沉”過一次。
當然,尼茲想要得到的可不止是8艘“衣華”級快速戰列艦。
梁夏海軍的“南珠海”級已經開上了戰場,戰鬥力肯定超過了“南達”級,絕不會比正在建造的“衣華”級差。
要說的話,其實是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