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等等!您先等等啊!”

朱標急忙攔住朱元璋,要不然朱元璋已經開始寫聖旨了。

“爹,我親爹!您先彆著急,那不是還有幾頁信麼,咱看完再說也不遲啊!”

“也是,咱就看看這臭小子到底為了什麼跟咱要錢!咱就看看他到底哪裡來的臉!”

朱橚的書信寫了很多頁,他把自己這段時間的感悟,以及一路上的見聞經過都寫進去了。也提及到了播州饑荒,還有隋大隋二兄弟倆,最後提出自己想要著書,造福萬民的想法。

等朱元璋、朱標父子兩個讀完朱橚的信件,朱標當即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自己這個五弟果然沒有讓自己失望,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礪,他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紈絝王爺了。但是朱元璋卻露出了些許擔憂之色,轉而看向朱標。

“標兒啊,你說……這小子會不會是找個藉口,跟咱要錢?”

也怪不得朱元璋如此懷疑,畢竟這朱橚幾個月之前可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混世魔王。不僅花錢大手大腳,殺人不眨眼,甚至還強娶別人未婚妻,他可太知道自己家的臭兒子是什麼德行了。但是就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家的敗家子居然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聖賢,這跨度也太大了吧?

朱標自然懂得朱元璋的顧慮,但是上一世,朱橚也正是被流放到雲南之後,看到當地老百姓的生活艱難,才動了寫書造福萬民的念頭。而他最後的幾部著作,確實在醫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實實在在地造福了百姓。就連後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多有借鑑。而這一世,想必是朱標的一番勸說,加上這一路流放讓他大徹大悟,提早進行了寫書的念頭。

想到這裡,朱標自然笑著對朱元璋說。

“爹,我覺得老五應該不是騙錢花,要不然他何必把這一路上的經歷寫得那麼詳細。他要是還想過王爺的生活,也沒必要隱姓埋名跟著犯人一起被流放,跟您求求情,不就能少遭不少罪?依我看啊,這小子是真被這一路上的事情給震撼到了,開始痛改前非了。這不也正是您老人家所希望的麼?”

朱元璋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

“看來這流放一趟收穫不小啊,這雲南還真是鍛鍊人,把咱家的不孝子弟,都給鍛鍊成憂國憂民的大作家了。”

“那這錢,您給還是不給啊?”

朱標小心翼翼地問道,卻沒想到遭到了朱元璋一個白眼。

“給不給是咱說的算的麼?這大明現在的國庫,可不是咱說的算。再說了,他這信可是給他大哥的,又不是給他爹的。唉,咱說的不算,去找他大哥吧!”

面對著吃醋的老爺子,朱標也沒什麼辦法,只能在一旁嘿嘿陪笑。

“爹,您這說的是什麼話,那明明就是五弟給咱爺倆的信。再說了,就算我管著國庫,那給不給錢不也是您老人家一句話的事兒,我這碗水還淺著呢,還得是靠您老人家……”

朱標一頓馬屁拍得朱元璋挺受用。老朱點了點頭,隨後問道。

“那你覺得,給這臭小子多少錢合適,這五十萬兩多不多?”

朱標尷尬地撓了撓頭,作為一手創立商業司的男人,他當然是懂這些東西的,這五十萬兩,只能說太誇張了。不過畢竟朱橚想編撰的不是一般的書。就像本草綱目,李時珍花了二十七年,走過千山萬水,還參考了幾乎上千部書籍才寫出這本曠世巨著。

朱橚肯定沒有二十幾年去揮霍,只能在人力和財力上下功夫了。所以保守估計一年也得個幾萬兩銀子。至於朱橚所說的五十萬兩就是總共算下來的粗略估計。畢竟編書就得養一幫手下了。而且朱橚的這本書編好了機會無條件分發給百姓,基本上只有投入沒有回報。

“爹,老五說的五十萬兩是總共數目,你要是真一下子給他那麼多銀子,他也沒地方擱。依我看來,就一年給他三四萬兩銀子差不多,既能足夠他編書所用,又不至於他揮霍。”

朱元璋也是這個意思,然後就點了點頭。

“那就交給你去辦吧,只要這小子能走正道,幹正事,花點錢不算什麼。但是你告訴他,這本書編好了咱可是要看的,別讓他給咱打馬虎眼。”

朱標點了點頭,但是朱元璋又開口問道。

“對了,你不是說,老五是隱匿了身份被流放的麼,那他是怎麼把這個信寄給你的?他現在應該用不了官員專用的驛站和郵路才對。”

一提這事,朱標就有些憋不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