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的目光,卻是錯過了李仁孝的臉,看向了他的肩後。

任氏和罔氏頓時杏眸一亮,露出了幾分歡喜。

人心一旦有了盼頭,那精神便格外不同了。

馬蹄聲起,大軍開拔了。

蒼涼的號角聲由遠及近,次第響起。

重炮的炮車在逐漸移動的隊伍中,顯得尤其醒目。

這是楊沅的中路軍,中路軍分為前後三軍,這是楊沅所在的中軍,約一萬五千人。

楊沅接過獨臂大俠陳涿光遞來的水酒一飲而盡,然後一甩大氅,舉步下了城頭。

隊伍漸去漸遠,楊沅自軍中佇馬回首。

就見藍天白雲之下下,興慶城已經漸漸模糊在了他的視線當中。

……

楊沅兵分三路,從西夏入陝,仗一開始打的很順利。

三路大軍開拔之後,就要按照既定戰略行動了,彼此間很難再進行聯絡。

費盡心機,損耗大量情報人員獲得的訊息,全都是滯後的,那也就沒了不惜代價去了解的必要。

楊沅這一路兵馬的進攻所遭遇的抵抗要比攻打西夏時難的多。

一方面,金軍的戰鬥力的確在西夏軍之上。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金軍主要是守城。

而關中地區的大城大阜都是堅城厚牆,遠非西夏的城池可比。

這種堅城要攻克,只有兩個辦法,一是裡應外合,二是圍城久戰。

楊沅挺進陝西,想打的就是速度戰,不給金國朝廷調兵遣將的反應機會,自然不會採取圍城久戰策略。

他的重炮對城池的破壞作用很大,但也不是攻克這等堅城的絕對手段。

但這時候楊沅在秘諜系統的作用就發揮了出來。

金軍雖然招募了大量漢兵,但是整個軍隊體系,還沒有因為大量漢兵的擴充而調整過來。

女真籍計程車兵無論是升遷還是待遇,亦或是戰功上的計量和賞賜,都與漢軍大為不同。

這需要整個軍隊體系的調整,哪怕朝廷大力促成,也需要一段時間。

而大宋搶的就是這個時間差,在金國還沒有完成軍隊體系的調整之前對它動手了。

那些糧餉遭剋扣、升遷沒機會的漢軍,豈肯為金國賣命?

因此,一經大宋諜報收買拉攏,金國的漢軍心思就變了。

譁變的、臨陣倒戈的、消極作戰的,殺將投降的,獻關開城的,暗殺官長的……

種種行為一出,金國將領們對漢軍開始進行防範和排斥。

而這些行為,進一步把漢軍推的更遠了。

因此,陝西地區諸多關隘,陸續落入宋軍之手。

金軍內部開始的清洗,使得原本就不牢固的金軍更是成了一團散沙。

楊沅這邊打的順利,得益於他的內記室、外記室和潼川路經略安撫使司已經漸漸形同幕府的設定所起的作用。

楊沅在謀略整頓西軍三帥臣的時候,其幕僚隊伍就已開始推演如何攻打西夏,如何攻打金國。

雖然事態的發展,比如西夏的歸附,完全不在他們的推演之中。

但是這種事情的出現,只是為他們原本推演的計劃中這一環,又省下了大量兵力和物力,使得後續的戰爭對他們愈發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