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八日之後(第2/3頁)
章節報錯
早知如此,他為何要當那隻出頭鳥呢?
他好悔、好恨。
孰不知,如果事情重來一遍,哪怕楊沅提前把他的計劃公佈出去,刀擒慮還是會和這次一樣出兵的。
他會認為,楊沅既然分潤出如此之多的利潤,就證明楊沅心虛,楊沅沒有能力獨佔這條礦脈。
大會當天,由大演覽袁順為牽頭,涼山州十二縣的縣尹、部長、監府事、甸長等,聯名上書大宋天子。
奏書說,涼山州本中國之地,涼山百姓自三百年前脫離中原,便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是大宋天兵解民於倒懸,涼山州十二縣軍民,願一體重歸中原,併入大宋,懇請大宋天子接納。
奏章當日便以金牌急腳遞呈報臨安去了。
又五日,離的近的涼山部落,已經選拔了青壯,成為光榮的金山礦工,趕來綠水湖了。
這時大興皇帝楊連高的國書也到了。
國書上,楊連高把大理段氏罵了個狗血淋頭,把鍋全都甩給了其實毫不知情的段氏。
然後,這位大興天子便懇求楊撫帥息兵罷戰,表示大理段氏已受天譴,如今楊氏當國。
楊連高盛情邀請楊撫帥赴大理城談判,以洽談息兵罷戰之條件。
楊沅立即以討伐不臣大元帥的身份,給楊連高回了封信。
楊沅在信中表示,我大宋有大國氣量,喜好和平,此番如非大理以土兵入境,擾我邊民,激怒聖天子,大宋斷不會出兵討伐。
既然,始作俑者段氏已然失國,念及大興國王恭馴誠懇,大宋討逆大元帥楊沅,願代表大宋,赴大理王城會晤,以和平手段平息事端。
當然,回信中楊沅也提及了他與楊連高相知莫逆的深厚友情。
他可沒忘了楊連高為何請他來大理。
本就是為了助陣幫腔,一堆不要錢的好話,寫一寫又有什麼好吝嗇的。信發出以後,楊沅馬上連下兩道將令給東路軍和西路軍,命他們就地屯紮聽候命令。
那兩路大軍雖攻入了大理境內,卻不是涼山州區域。
三路大軍氣勢洶洶而來,擾動的何止是涼山州一地。
雖說其他兩路軍沒有楊沅的中路軍兵進神速,戰功如此赫赫,卻也是十戰八贏,打出了威風的。
三路大軍的氣勢,當真是震驚了大理,要不然國相高貞壽和密宗上師金剛智,也不會如此忌憚。
發出兩道將令以後,楊沅又把大興國王楊連高的國書,連著自己的奏章,一起快馬送往京城。
隨後,楊沅便著手安排大理之行。
綠水城的建造和礦區的建造,不是這麼短時間就能完成的。
但兵營的駐紮,兵士的駐防,炮臺的構築等,卻已完成。
楊沅對於守住礦山,有著十分的信心。
他只是不想耽擱了此地的建設,需要把一些必須由他拍板的事情提前做些處理罷了。
隨後,楊沅便準備赴大理國皇城。
楊沅帶了三百火槍手,三百騎卒,三百從潼川第一將第二軍中挑選出來的瘋魔兵,共計九百人隨他赴大理。
此去大理,楊沅把李鳳娘和泰熙留在了綠水湖,明面上只帶了刀妃妃一人,暗中則還有梵清相隨。
刀妃妃本就是大理國人,和當今大興皇帝楊連高還是表兄妹,如此身份,更適合參與這樣的會談。
之所以不帶鳳娘和泰熙,倒不是擔心有危險顧及不了她們。
楊沅很清楚,一旦上路,大理國所有權貴,比他自己還要擔心他的安全。
沒有人敢動這樣一位大宋的封疆大吏,不然就是和大宋不死不休之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