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紀王府的攤子太大了,將來也會越來越大。

現在所有的賬目都交給王妃來合算,工作量太大了。

諾大的的紀王府可不光光只有合算賬目這一件事,還有很多事情需要王妃來管理。

更改賬目方法以後,本王會找幾個會算學的讓他們來計算。

把最後的結果通報給王妃就可以。

你也知道本王身上事情太多,這些錢財的小事本王哪有精力。

過些天就要去青海道了。

家裡的事情都要留給王妃,本王不希望王妃太辛苦。

你明白本王的意思麼?”

李慎語氣變得隨和,態度也變得和藹真誠。

對於紀王的推心置腹,王洪福心存感激。

“王爺,小人明白,王爺以前就跟小人說過,任何事物不隨著發展改變,都要被淘汰,遺忘在歷史的長河中。

我紀王府以後是要名留青史的,所以要不斷的去改變。

況且,王妃剛剛分娩,身體虛弱,本不該過於操勞。

小人願意替王爺,王妃分憂。”

“好,不愧是本王看中的人,本王果然沒有看錯你。

你放心,本王不會虧待你的,你家三郎好好準備準備,

今年秋天紀王府的推舉名單裡給他留一個吧。

你家大郎也跟著你兩三年了,這次就跟本王去青海道吧。

以後在那裡負責互市的全部事宜。

本王允許他帶著家眷,孩子留你那讀書就不要帶去了。”

“多謝王爺,多謝王爺”

王洪福激動萬分,竟然給李慎磕了幾個頭表示感謝。

他家脫籍的時候,大朗二郎年紀已經大了,但三郎年紀小,

雖然三人都讀書,但家裡的所有將來還是要大朗來繼承的。

大朗也將作為家奴繼續侍奉紀王。

其他的則是憑著自己的意願發展。

紀王府的推舉珍貴無比,每年只有二十個。

推舉和不推舉相差甚大,可以直接為官。

憑紀王的能力,一個縣丞不是問題,學習幾年經驗,再做個縣令。

他們家也能出個官員了。

“敢問王妃,賬目核算還差多少,小人立刻就回去找人重新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