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吏終歸只是酷吏,聽說董太師也對他頗有微詞,更曾上書陛下,說要親賢臣,遠小人……

想必那趙狗,也是聽到風聲……修文館建立後,董太師大權在握,趙狗哪裡敢得罪?不怕惹得太師不高興?”

茶餘飯後,凡讀書人聚集場所,都有類似聲音。

“大人,聽說最近城中那些讀書人,都在組團罵您,您就不生氣?”

這一日,梨花堂內,圓臉小秘書錢可柔洗了一盆梨子,遞進內堂。

看向悠閒看書的趙都安問道。

“為什麼要生氣?”

趙都安大咧咧靠坐在太師椅上,雙腿搭在桌子上。

瞥了眼梨子,示意小秘書喂他吃:

“天下人罵我的多了去了,若誰罵,我就生氣,還能做別的?”

頓了頓,又懶洋洋:

“況且,也要理解一下嘛,他們羨慕嫉妒,之前被本官壓得不敢吭聲,如今好不容易出了個修文館,就好似給他們讀書人提氣了一般。

想想也有趣,韓粥那幫學士厲害,與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讀書人總有這個毛病,喜歡關心別人,少有關心自己。”

錢可柔用小刀削梨子外皮,認真點頭,同仇敵愾:

“大人說的是,讀書人最討厭了。”

頓了頓,又道:

“不過那個韓粥最近名聲確實好大。

據說,修文館裡在謀劃新政,用的便是他提出的,名為‘十策’的東西,只是外人不知具體是什麼。”

趙都安笑而不語。

隨著新政的推進,外界難免得知一些。

倒不是學士們走漏風聲,而是為了給新政做準備,董太師必須與六部等衙門進行一些安排,調取一些資料等等。

這些動作,是藏不住的。

雖說新政早晚都要公佈,而且按照這個速度,再過一些天,就基本完成,可以拿出來了。

但太師認為,能多藏一會,總是好的。

於是,和趙都安密謀後,合夥朝外頭放了個煙霧彈。

將被廢棄的“韓粥十策”推出去,誤導朝臣。

讓外人以為,新政是按照十策來做的,韓粥也被丟出去,吸引外人目光。

以此掩護趙都安的“黃金三策”。

因而,趙都安聽到那些讀書人,拿韓粥和自己對比,捧一踩一,就想笑。

這幾天,他最大的樂子,就是每天去修文館,找到韓半山,當著他的面說外頭的人怎麼吹捧他的。

韓粥每次都尷尬的恨不得原地用大拇指摳出三室一廳。

偏偏董太師還不讓他澄清,只說倆字:

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