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在青州平原攬州郡事宜,而荀攸在雒陽,也沒讓他閒著。

既然此刻沒有隨軍出征,就讓他兼領豫州從事,先行處理剛剛收復的陳國、梁國、汝南三郡國的諸多雜事。

因陳、梁兩國的官吏少有戰亂棄官逃跑之人,基本鄉縣行政還算完善。

只有汝南郡先有黃巾軍肆虐,袁氏兵卒又與管亥、樂進交戰不休,幾乎把各縣都打了一遍,多少罈罈罐罐都被打碎,才把汝南袁氏勢力徹底拔除。

此刻急需要有人去收拾殘局,重整民生,恢復農桑。

劉備聽見荀攸這麼問,忍不住有些皺眉,搖頭說道:“短短不到半年時間,收復南北七郡之地,以致各地官吏人手短缺,而兩千石太守,位高權重,須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奸,勸民農桑,振救乏絕,審吏案訊諸囚,平其罪法,錄各縣上計事宜,倘若為官無能,必殃民也,不可不細察啊!”

“崔季珪性格剛正,又清廉為民,我欲先調任其為汝南功曹,至於其餘官吏還在思索當中。”

“公達,可有賢才推薦乎?若量其有才德,可優先任用,以治理民生凋敝之地。”

劉備最後笑起來問道。

他很瞭解荀攸,既然對方問起此事,肯定不是隨便說說。

定是如荀文若一樣,在雒陽遇見了良才,並且親自考核,才會有此問。

果不其然,就在劉備話音剛落下,荀攸便恭而有禮說道:“大王,攸在巡查雒陽之時,偶然得見一賢才,此人為先漢御史大夫杜延年後人,出身京兆郡杜氏,聽聞漢王大破袁紹,將在雒陽進封為王,故攜隨從三人攀山越嶺,專行偏僻小道,避開涼州賊子,扙劍而行六百餘里,到雒陽求見大王,欲為漢吏也。”

劉備聽著姓氏覺得有些耳熟,想到對方的行為,不由點頭稱善,笑說道:“此人心如金石,真漢家忠臣也,公達快說,此賢才何人耳?”

荀攸見漢王感興趣,也不覺笑了笑,複道:“此人名杜畿,字伯侯,熟識律法,極具才能,大王可試考之。”

杜畿?!原來是他啊!

劉備瞬間想了起來,難怪聽著地方與姓氏覺得耳熟。

杜畿、杜恕、杜預三代,都是有名的能臣啊。

“備於此世間,當平天下攬四海之英雄,立萬世不拔之基業。”

劉備不禁歡喜撫掌,嘖嘖稱奇。

接著讓荀攸派人請杜畿進前堂一敘,他要親自來看看杜伯侯,此刻有幾分才能。

頭戴深色幘巾,身材清瘦挺拔的杜畿一進前堂,便立即躬身下拜道:“白身杜畿見過大王,畿在長安屢見涼州作亂,焚燒宗廟發掘陵寢,以為天下復失綱紀,聞大王將在雒陽進漢王,猶如豁目開襟,天地融朗,遂跨州越郡,跋涉千里而來,今得見闕庭,將不死於遺恨矣!”

“大王系漢室社稷,勳業光昭日月,破諸侯,定天下,以赫赫之功,再復漢家天命,天下士人無不想以鞭策託身於大王也!”

杜畿將他積壓在心底許久的話,激昂慷慨的傾瀉而出,然後再度作揖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