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蔡邕也如此,那還得了。

王允很果斷,無論誰來求情,他非殺不可。

《史記》成書後,在兩漢被視為離經叛道的謗書,也無人敢作註釋。

雖說如此,卻一直被藏在長安或雒陽的宮闕書府內。

只有親近及位高權重的大臣,才有機會借閱。

王允當然也看過,也明白一旦這種鉅作問世,哪怕是誹謗之書,朝廷和天子也不會銷燬。

反而保留到後世查閱。

等殺了蔡邕之後,王允總算放下心了。

呂布卻面色凝重來問“既然把蔡邕殺了,那涼州諸將,是否也斬盡殺絕?”

誰知王允反問道“他們無罪為何要殺?”

呂布頓時緘口結舌。

蔡伯喈只是嘆息一聲,你就硬要殺。

董卓麾下的涼州諸將,可殺了許多朝堂官吏,還凌辱過宮女,這也能放過?

定罪方式,未免太因人而異了罷。

呂布建議道“那不如賞賜錢財給他們,好收攏人心,使其不會懼怕。”

王允皺眉不悅道“奉先,朝政之事,你遠在邊州不知如何處理,也是正常。”

“朝堂日後還是要仰仗於你,但眼下老夫怎麼做,你多看多學便好。”

呂布沉默片刻,然後拱手道“布,告退!”

沒過數日,王允打算赦免西涼諸將。

可事到臨頭又怕赦免後,這些粗鄙的武人畏威不畏恩,有反覆之意就不好處置了。

於是暫且擱下。

打算過段時間再赦免。

後來又找人商議,想將涼州士卒盡數解除兵戈甲冑。

訊息傳到軍營,李傕等諸將驚恐不已,派人來長安探問王公如何肯放過?

王充覺得勝券在握,故意晾著對方,傲慢回答“有罪之人一年內,不可赦免兩次。”

意思等明年再說。

正當涼州諸將六神無主,想逃命之時,討虜校尉賈詡站出來道“如果拋棄大軍獨自逃竄,連民夫也能將我們生擒斬殺。

還不如率軍西進擁護陛下,攻取長安給董太師報仇,若事不可為,再逃也不遲。”

涼州諸將遂下狠心,領兵西進。

果然攻克長安,呂布出逃關東,王允被殺。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