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詔衙督公?

下場了?

趙都安挑眉,心說這案子是越來越有意思了。

薛暄說道:

“王震派人干預後,很快的,案子整個反轉,負責查案的潘御史被打成了欺君罔上,而已被釋放的岳氏四人,也再次改了口供。

王震給出的說法,是我父收受賄賂,加之與術士沈榮都是武陵人,有同鄉之實,故而徇私枉法,予以包庇,潘御史也參與其中,與大理寺一應官員一同矇蔽先帝。”

“王震彙報先帝后,先帝震怒,下令將我父,潘御史等一眾涉案官員下獄,交由都察院審理。

可想而知,掌管都察院的周丞會審出個什麼結果。

我父等人入了都察院的‘臺獄’後,遭到嚴刑逼供,不少人不堪刑罰,按照周丞他們的意思攀咬,牽連出的人越來越多……

至於最後的結果,幾位大人也都知道了。

我父身死,潘御史充軍流放,也死在了路上。”

房間中微微安靜了下。

薛暄說完了更詳細版本的案情,但三人卻愈發疑惑。

無論是潘御史莫名其妙成了欺君罔上,還是已經出獄的岳氏四人,突兀認罪。

顯而易見,都是那位王公公的手筆,屈打成招,栽贓陷害,手段簡直不要太簡單。

趙都安眯起眼睛,說道:

“你的意思是,這一切都是因為王震?因為伱父親得罪過這位王公公,所以,王公公便藉助這起案子,聯合周丞,一起陷害了你父親?”

張晗與海棠也微微皺眉。

都覺得這個說法,倒也能說得通,可是總覺得有點牽強。

畢竟當年的薛琳也並非簡單人物,他背後有以董太師為首的一群文人。

連女兒都與董家定了親,王公公哪怕權傾朝野,但就為了這點事,就插手陷害?

薛暄似乎也看出了他們的想法,這位躲在東城陋巷教書的女先生忽然自嘲一笑:

“當初,我也以為是這樣,後來才知道另有隱情。”

“隱情?”趙都安挑眉。

薛暄“恩”了聲,平靜說道:

“當時,王震有一名很是喜愛的義子,也安排在詔衙中當差。

而這位王公公的義子,某次意外撞見了岳氏,也就是百戶楊安的妻子,被其美貌吸引,欲要強佔岳氏,卻未能如願,因此懷恨在心。

得知楊安死訊後,這才暗中收買了楊安的那位同僚,命其誣告,意圖報復。”

趙都安三人愣了下,沒想到最開頭的案子,內藏大瓜。

還吃瓜吃到了自家衙門身上。

薛暄自嘲一笑,說道:

“原本,若無我父阻撓,這件冤案也就過去了,王震的那義子也沒想到,事情會鬧得這樣大,到無法收場的程度。

潘御史奏報,先帝裁決後,惱怒於這樣一件小事,竟鬧到金鑾殿上,喚來周丞等人責罵了一通,又罰了俸祿。”

“而周丞其實早已知道,這起案子的主使者,是王公公的義子,都察院之所以透過了這起案子,便是賣王公公的面子。

他之前跑到大理寺,給我父施壓,也是這個原因。”

竟然是這樣……

所以,周丞跑過去拍桌子,是為了幫王震的義子……趙都安輕輕吸氣。

沒想到這個破案子,竟到處都是伏筆……

張晗與海棠也面面相覷:“之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