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陛下容稟,臣有一計(大章)(第3/6頁)
章節報錯
莊孝成閉上眼睛,平靜說道: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老臣血脈三年前已悉數斷絕,在世上無非孤魂野鬼,陛下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一副徹底的“成王敗寇,任憑處置”的態度。
徐貞觀見他如此,突然索然無味,擺了擺手。
時隔三年的見面,沒有什麼驚心動魄,只有涇渭分明的立場,與不死不休的決絕。
趙都安將黃紙符“啪”地又貼了上去,莊孝成重新進入“封印”狀態,給他丟進了箱子裡。
做完這一切,他看向望著書架沉默不語的貞寶,試探道:
“陛下,此賊,要不要丟去詔獄嚴刑拷打?”
徐貞觀沉默良久,才壓下心頭翻湧的複雜心緒,輕輕嘆了口氣:“你已經有想法了對吧?”
趙都安“恩”了聲,道:
“臣以為,以莊孝成此賊心智堅韌,恐難以刑訊出什麼,大概只能等其死後,嘗試以術法窺探,不過以這條老狗的狡猾,只怕早有了準備……
所以,臣以為,此賊最大的作用,便在於其首領的身份,而非其他。
最好能在京中造勢,按照律法,將此人當眾處死,以威懾天下……不過,更重要的,還是用他的死這個契機,來嘗試扭轉此賊長期汙衊,編造的關於玄門政變的謠言。”
玄門政變有兩個故事版本。
其一,是官方版本,也是相對接近真相的,即徐簡文謀逆,三皇女平叛的故事。
其中部分細節雖也有粉飾,但大體真實。
其二,是匡扶社散播的野史,即叛亂的乃是徐貞觀,二皇子簡文才是阻攔被殺的那個……主打一個胡編亂造。
只是在匡扶社不遺餘力地抹黑下,後一個版本流傳更廣,這也是京城以外,女帝政權合法性遭受質疑的重要原因。
“你想如何澄清真相?”女帝好奇詢問。
趙都安搖頭道:
“澄清沒有用處,陛下應知謠言猛於虎。歷數古今,凡謠言皆傳播甚廣,而闢謠卻無人問津,何以解?
臣以為,其中最關鍵點在於,謠言更符合百姓的期望,只有百姓願意相信的謠言,才能傳播開。
反之,若百姓不願相信的謠言,哪怕再散播,也效力不大。
匡扶社抹黑能成,無非是民間許多人看不慣陛下以女子之身稱帝,更不願相信,陛下才是勤王救駕的那個,因此,闢謠澄清只怕用處不大。”
徐貞觀若有所思:“那你想如何?”
“以毒攻毒,”趙都安笑道:
“百姓其實同樣不喜歡朝堂上的腐儒,民間本就對這群官老爺厭惡。
所以,我們只需在明正典刑,斬首此賊的時候,給出足夠的,他做過的涉及私生活的骯髒醜事。
比如讓芸夕控訴莊孝成對她這個女徒弟圖謀不軌之類的……她肯定願意。
恩,最好等欒知府押解的那些逆黨進京後,予以策反,讓這些人站出來揭發、控訴,莊孝成不是想青史留名,要名聲麼?那就讓他名聲掃地,徹底淪為千古之恥!
如此,其私事醜聞必廣為傳播,只要莊孝成代表的匡扶社更髒,更醜惡,更不可信,其抹黑陛下的說辭不攻自破。”
女帝聽愣了,看向他的眼神變得怪異起來:
“朕突然有點相信民間說你陰險狡詐的傳言了。”
這手段,多少有點毒辣了。
文人最在意的就是名聲,而趙都安乾脆就是要讓莊孝成名聲掃地。
尤其是抹黑其私生活這點……朝堂上的大臣們未必想不到,但沒人會公開提出這種建議,會顯得自己太陰損。
但趙都安敢提,反正他的名聲早爛到家了……
“那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吧,人是你抓的,他當初也險些殺死你,你來處置他朕也放心。”徐貞觀覺得,這麼髒的事自己不能插手了,果斷丟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