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圖藏於幕後,維持自己無能的人設。

但聰明人已覺察這位“梨花緝司”的不簡單。

“唉,以後再想繼續用人設騙人,就難了啊。”

趙都安長吁短嘆,頗為遺憾。

馬車行駛中,很快進入了熱鬧的朱雀大街。

趙都安閉目凝神,卻察覺馬車驟然減速。

他撐開眼皮,隔著抖動的車簾問道:

“怎麼回事?路不好走麼?”

心中吐槽:都穿越了,還避不開京城早高峰堵車……

車伕小王的聲音傳來:

“大人,是對面有轎子在阻攔我們,好像是故意的。”

翻譯過來:他們的車被別了。

趙都安挑起眉毛,沒有大意。

當即坐直身體,右手輕輕挑起車窗,探出半個頭望去。

只見熱鬧繁華的,足以容許三輛普通馬車並行的大街上,他們的馬車前頭,赫然是一座六抬大轎。

迎面走來。

轎身頗大,描龍繪鳳,頂部垂掛紅色絲綢布幔,制式絕非尋常人家敢用。

此刻轎子四周,共六名壯碩轎伕肩扛,步伐穩健,將這座大轎扛的穩穩當當。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大虞朝立國前,轎子這種以人力肩扛,遠比馬車更舒適穩當的座駕,就已流行。

前朝官員,更是人手一臺轎子,哪怕走幾十步路,也要乘轎。

等到大虞開國,太祖皇帝總結前朝教訓,頒佈律法,要求為避免滋生享樂之心,不思進取。

大虞朝任何官員,皆禁止乘坐轎子。

只有極少的特殊典禮中,允許短暫乘轎。

雖六百年過去,許多地方也管束的並不嚴格,但在京城天子腳下,百官仍遵循古訓。

故而,反倒是民間的豪紳乘轎較多。

但也最多二人抬,四抬已屬少數。

如這般六抬的,已觸犯禮制,更遑論車身裝飾,隱隱表明,轎子的主人身份尊貴。

“讓路看看。”趙都安平靜說道。

“是!”

車伕小王調整韁繩,駕車嘗試朝旁讓路,給對方先走。

然而那轎子卻好似專門跟他們作對。

無論往哪邊走,也都同步挪移,穩穩攔在前頭。

迫使馬車難以前行。

趙都安眯起眼睛,已確定對方來者不善,他略一思忖,收回視線,說道:

“停車。向對方表明身份,詢問對方來歷。”

車伕小王應聲,勒住韁繩,而見馬車停了,那轎子也穩穩落地。

“此處乃詔衙緝司趙大人車駕,敢問對面轎中何人?”小王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