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武威郡來使(第1/2頁)
章節報錯
秋雨落時,起初窸窸嗦嗦,繼而淅淅瀝瀝,打在了田間的泥土,沖刷了灰塵。
長安城四面十二門,衢路平正,街道甚多,此前尚有未央宮、長樂宮、光明宮、北宮、桂宮、以及高廟、武庫、東闕、北闕、前殿、太倉。
城內有閭里百六十,有宣明、建陽、昌陰、尚冠、修城、黃棘、北煥等處。
奈何李傕、郭汜二人曾自相攻伐,以長安城為戰地,悍然放火燒宮殿、官府,未央宮與長樂宮先後毀於戰火。
兩人罷手言和後,城中里巷內最大的府邸歸屬了李傕,郭汜居於城外。
只是不知把天子置於何地,光明宮為漢家供奉求仙降臨的住所,北宮、桂宮亦為后妃居所,天子不可久居。
好在時任宮廷尚書賈詡,驀地靈機一動想到了距離長安城二百里處,北邊荒廢的雲陽宮,舍此外,還有另一個響亮的名字:甘泉宮。
當年秦皇時期便以甘泉為起點,修直道至九原,抵雲陽,通甘泉,作為出擊匈奴,平定北方的樞紐要地。
雖然此刻宮殿荒涼,但重建不如修繕,先讓天子居於北宮,待甘泉宮徹底修繕後,再移去甘泉山。
李榷、郭汜立馬答應了下來,因為這無疑節省了財力,後邊修到一半兩人又反悔,認為甘泉宮雖有地形優勢,但離長安實在太遠,不好掌控天子與朝堂。
還不如在長安城內擇一處空地,重新建座規模小的宮殿,於是兜來兜去又在長安城建了宮殿。
正是在種種機緣巧合下,成功解決了劉備的煩惱,因為此刻無論是雒陽,還是長安兩都,皆沒有合適的天子住所。
規模龐大的宮殿修建起來,至少需要三四年之久,何況同時修建長安的長樂宮、未央宮與雒陽的南宮、北宮。
而漢王一向體恤民力,徵發徭役都是循序漸進,量百姓之力而行,如此更不知要修到何時。
於是許多官吏將目光放在了甘泉山上的雲陽宮,此處又是黃帝祭天圜丘之處,還有地形之利,攻守兼備,亦與直道相接通。
各地稍有風吹草動,可立即整頓兵馬,沿著馳道出擊四方。
這樣一看雲陽宮,非常適合暫時作為漢家朝政所在,畢竟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比它更好的渡過之所。
更重要的是先前修繕了大半,此刻用不了多久便能修完,避免了漢家中興,兩京皆為廢墟的窘境。
待兩都宮殿建成,再移回長安或雒陽也不晚。
在眾多官吏的建言下,劉備思索了數日,便下令徵調部分關中百姓,前往甘泉山再度修繕雲陽宮。
……
“嘚嘚嘚……”十餘騎兵從右扶風迅疾馳來,馬蹄聲震響長安附近的田野,引得不少耕地的百姓紛紛抬頭。
“不會是馬騰、韓遂進犯三輔之地罷,這可如何是好啊?!”
年過四旬的中年人,看見騎兵似乎在傳急報,忍不住害怕猜測道。
“放你的狗屁!”旁邊老丈聽見了,立馬吹鬍子瞪眼,怒視道:“粗鄙之人就不懂得盼點好事,如今漢王橫掃諸侯,大軍駐守各縣,哪還有人敢撩虎鬚,進兵關中。”
“便不能是馬騰、韓遂派遣人來降嗎?”
“倘若讓隴右涼州賊打進來,難道還有你好處不成,真乃豎子之言。”
中年人被罵得滿臉苦笑,卻不敢有絲毫反駁,拱手倒賠禮說道:“仲叔所言極是,是我失言了。”
“只是若有戰事,我等也要多做準備,早些避禍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