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曹操:若操有基業……(第1/2頁)
章節報錯
……
建安三年(198)六月二十一日,寬闊的長江水潺潺流動,風顫動著水岸邊的蘆葦,遠處薄薄的霧,籠罩長江北岸的山陵,東邊晨光淡淡。
河畔邊一艘官船早已在岸邊等候。
鮑信回頭望過前來送行的曹操、曹仁、陳宮、程昱等人,拱手拜別道:“千里相送,歸於一別,孟德與諸君,不如就此止步吧。”
他與曹子桓收到漢王的書信後,便一路風塵僕僕的趕來江東勸說曹孟德歸漢。
可惜兩人傾談了整整數十日,曹操依舊顧左右而言他,含糊其辭說自己心向漢家,可將江東戶籍、耕田數量、賦稅、水利名冊抄錄一份,送到雒陽,證明他無割據之心。
所以如此,只因當年宦官為禍,使他志向無機會施展,奔波勞碌而無一所獲,那種情景誰又能懂。
此時好不容易,不再受人掣肘,應趁此刻幹出一番豐功盛烈之業,才不被世人輕視。
面對曹操誠懇的解釋,鮑信也將信將疑,雖說踏足江東的時日,兩人常同榻抵足而眠,各郡許多軍政要務也沒對他避諱。
但鮑信總覺得曹孟德所言,有些言不由衷,漢王並非不能給官吏授予實權,倘若孟德真想歸漢王麾下,不是應該更早舉四郡而降嗎?
如今劉景升便是前車之鑑,欲降不降,終日猶豫不決,最後讓長沙太守張羨起兵討之,在多方勢力夾擊下,只能拱手而降。
此刻在雒陽的地位還趕不上漢中張魯,至少對方還能在官吏不足的情況下,試任豫州梁國相。
而鼠目寸光的劉表,只能與昔日的張揚、劉岱並列,帶著劉琦、劉修、劉琮三子,定居雒陽郊外做尋常富家翁,地位甚至連從子劉磐都不如。
難道曹孟德也想步劉表之後乎?
鮑信看向眾人身後,還在細心叮囑曹丕的曹昂,忍不住嘆了一句:“孟德啊,我知你有施展抱負之心,可也要多替子孫以為後圖,不可急功近利,效劉景升舊事,而成為天下笑柄啊……”
“早日前去雒陽,尚可為子修、子桓、子文、子建,留下一條後路,使後嗣不受禍殃。”
曹操用手拉著鮑信踱步而來,此刻終於放開,朗笑說道:“允誠可謂是操良師益友也,多年來常為我費心勞力,讓我不知如何感恩為好。”
“劉景升之事,縱使我遠在江東也亦有耳聞,依操所見,天下英雄捨棄漢王外,其餘宗室如劉虞、劉岱、劉繇、劉表、劉璋等輩,皆為碌碌庸才之徒,胸無志向,亦無謀略,即便是曹孟德也可討滅之。”
“若操有此基業在手,必讓劉表、劉虞、劉璋等竊位素餐之人,為之羞愧。”
一說到漢室宗親,曹操就很難不去恥笑這些人,能有稍許成就,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不就憑著好出身嗎?
倘若他也是漢室宗親,即便不敵漢王,也足以遠超天下庸懦無能之輩。
奈何他曹孟德卻是宦官之後,連整頓江東都舉步維艱,汝南袁氏的覆滅餘波,也能把江東一日三震,由此可見依託此地,難成大事,最多苟安一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