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法孝直(第1/2頁)
章節報錯
六月十七日,隨著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郡,治下三十八縣的賊寇亂兵,悉數為漢軍蕩平,關中霎時煥然一新,遭受十年兵禍的司隸,總算安定了下來。
在亂世裡倖存下來的黔首百姓,終於可以放下驚恐的心,安然的在鄉里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關東近七萬大軍駐紮在關中三郡,不僅百姓心安神定,遠近的大小諸侯以及胡人部落,都變的噤若寒蟬,斂色屏氣,有些戰戰兢兢。
雍州、涼州、益州的官吏面對泰山壓頂之勢,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內心忐忑無比,望著僅用月餘時間就討平關中亂象的漢軍,幾乎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誰要敢這時候跳出來惹事,就要遭受騰出手的漢軍雷霆萬鈞一擊。
正如班固所言: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
就算董賊最強勢時,捱了這一擊,也得去半條命,更何況此刻的他們。
做著小動作的韓遂也趕緊派人前往長安,向漢王解釋一切皆為誤會。
並非他要聯合羌胡反叛,而是右扶風馬騰與北地郡、定安郡、武威郡的羌族部落準備反漢。
希望漢王不要被馬騰矇蔽,他韓文約才是心向漢家的忠臣,也願意遣送質子來長安作保。
韓遂發現自己不低頭已經不行了,沒有馬騰參與對抗漢室,他聯合羌胡的效率要下降很多,尤其是想和東面的羌族呼應,卻被馬壽成所阻攔。
何況金城、隴西、武都三郡還讓馬騰隔斷了道路,根本威脅不了三輔地區。
且漢王整頓關中的速度實在太快,據聞青州與荊州的糧草、豆料、軍械沿著大河源源不斷運輸到關中,減少了陸運的穀米消耗,可讓漢王更長時間的駐紮在這裡,討平有不臣之心的諸侯。
這時誰先冒頭,誰就必死無疑。
韓遂也並非愚蠢糊塗之人,此刻最好辦法便是上表歸服,與馬騰互相潑髒水,再想辦法拖到漢軍撤離為止。
而身處長安的劉備也知曉大漢西北的頑疾,不可能到兵不血刃便能迎刃而解的地步。
於是一邊在尋找熟悉各地的嚮導,一邊安撫馬騰、韓遂等人,然後憑藉大軍的威勢,與“自願”度田的豪族一拍即合,在關中掀起了度田和均田的聲勢。
同時調任述職留在雒陽的滿寵、毛玠、高柔等法家,直接赴任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郡,施以冷酷的鐵腕手段,整頓不法豪強。
許多豪族能在董卓以及李傕和郭汜涼州賊的接連侵害下,依舊屹立不倒,不說沆瀣一氣,至少也是桴鼓相應,罪孽不少。
只要有人出來檢舉,一個個都跑不掉。
當然那是對於不配合的豪強,需要重拳出擊,態度極好的豪族,則施以柔和手段,寬猛相濟,軟硬兼施。
劉備既闢用其宗族子弟為吏,也要使其釋放賣身為奴的百姓,右扶風的法氏便是其中之一。
在看到法氏宗族遞上來的名錄,赫然出現法正二字,劉備立即尋問屬吏,得知此乃名士法真之孫,法正字孝直後,便有些忍俊不禁,然後提筆鉤稽了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