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九月初一,晨曦東起,烈烈朝輝撥開雲霧,令天色驟明。

長安東郊的平原易野,一陣陣大風襲來,猶如萬馬奔騰,又如銜枚疾走。

祭壇之下,先登營、聲射營、銳衝營、甲營、柴營,共計兩萬餘戰兵,兩萬三千六百餘名輔卒,或是持械戒備在道路旁,或是肅然站立,挺起腰背,威風凜凜。

這些為漢家征戰多年的軍士,除了劉備想要讓他們見證大漢的新生外,也要依靠戰兵與輔卒維持著東郊的秩序。

隨著時間的推移,別說司隸計程車族、豪族子弟成百上千地趕來長安城,就連鄰近的益州、幷州、荊州,還有遠一點的豫州、兗州、冀州,甚至青州、徐州、揚州都有連綿不斷計程車人成群結隊趕來,只為參與天子即位的盛況。

不僅是士人如此,黔首百姓也趕來湊熱鬧,尤其是大河一帶,每日數百艘來往不絕船舶,都載滿了趕往長安的百姓。

據官吏統計,近半月來在潼關等四座渡口,橫渡入關中的人數多達八、九萬。

不少是全家選出一人,攜帶炒熟的乾糧,方便去時在路上吃,然後再帶些錢財以備不虞之需,若有變故,還可以在其他州郡,購買些雜食穀米充作口糧,半飢半飽省著一路吃回來。

劉備得知從各地前來長安的百姓,便屬青州黔首百姓不可勝紀,而青州百姓當中,就數平原、濟南、樂安三郡國來的最多。

於是下令凡入關者暫免過所,所有河道官船乘船費用減半,又命傳舍、郵、亭,若需求購秸稈者,可按市價購得。

同時勒令途中行商,販賣各種物品,不得高於原先價格,違令者重責。

截至數日前,長安附近陡然增加了近十二萬人,好在大家都知道關中此刻是什麼模樣,遭涼州賊肆虐多年,民不聊生,前些年又遇大旱。

當地關中百姓根本就沒餘糧賣出,只有自己攜帶足以應付解餓的糧食,不然來到長安就得捱餓了。

為了能在這種情況下維持秩序,劃分空地安置百姓,嚴查各種奸、盜、殺之事,可把任京兆尹的趙雲忙碌得不行。

此時,東郊的天色剛亮,便已萬頭攢動,人山人海,無論是官吏還是士人、百姓,皆伸長脖子,揚著頭遠望最前面巨大的三層,又有青、赤、白、黑、黃五色的夯土天壇。

壇上擺滿了案臺,最頂上放置了柴木,用來燔柴告天,焚燒犧牲、玉帛,以達精誠於天。

太常的官吏們正在小心翼翼檢查擺放在祭臺附近的鐘、鼎祭祀之器,翻檢酒食器具,再確認各種方位置放無誤。

緊接著太常官吏算著時辰,然後嘴裡唸唸有詞,躬身磕頭長拜三次,恭敬地起身斟酌溫酒與肉食先供奉給從高廟請出來的太祖高皇帝靈牌。

壇下的眾多官吏目不轉睛地盯著太常們的動作,也緊跟行禮長拜高祖。

隨著太常官吏算好的吉時越來越接近,祭祀外圍的馳道上也震響了馬蹄聲。

最先出現是數千全身玄鎧,兜鍪插赤色飛羽的虎賁騎在前頭開路,豎持丈八長槊,彎弓掛於馬背,場面恢弘磅礴,氣勢撲面而來,雄壯計程車卒高擎“漢”旗大旌迎大風飄揚。

接著便是天子的雉羽華蓋車駕,以金根車,駕六匹白馬承載,車壁繪日月星辰,寓意象天而行。

還有隨行的五車隊,按五行而設,滿有旗、鼓、禮器等器物與隨從。

虎賁騎軍在前開路,龐大的車隊一路從馳道行駛至天壇乃止。

“萬歲!”

“萬歲!!”

“漢家天子萬歲!劉氏天子萬歲!!”

劉備還沒走出羽葆車,激動難耐的黔首百姓不顧肅靜的禮儀,直接變得紅臉赤頸,情不自禁地舉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