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是默沉起伏的山丘,鄰近有沃腴的田壤播種發芽的豆苗。

劉備率領千餘虎賁騎沿著大河一路南下行軍。

主將除了考慮如何破敵,還要規劃行軍路線,確保人馬在途中能獲得補給,飲水便是其中關鍵的地方。

馬匹在奔途中比騎士更不耐渴,騎兵沿河畔開赴,能更好地解決馬兒飲水問題。

各郡乾旱數月以至糧食緊缺,禾稈草料則收割了不少,足夠調集大量的馬匹出征,劉備收攏調動戰馬、軍馬、馱馬共計三千四百八十匹作為高機動騎兵。

採用一人三馬的方式,一匹馱人,兩匹馱物資,其中包括甲冑、弓箭、糧草、鐮刀、醫藥在內。

尋常情況下先用軍馬趕路,等軍馬將要疲憊時,改換成戰馬小跑,把攜帶的物品轉到另外兩匹馬身上,除去馱馬外依次輪流替換。

當然有時也會人馬皆停下來休息,不顧體力的趕路在行軍途中極為危險。

在冀州袁紹隔斷北方馬匹買賣的情形下,劉備能將自己的騎兵規模漸漸擴大,公孫度與鮮卑人,還有河內的匈奴人功不可沒。

特別是匈奴人在洹水河一役,就奉獻給劉備馬匹八百,連帶左大都尉攣鞮豹也被關羽挽留做客。

匈奴人在司隸腹地燒殺搶掠已久,首次栽了跟頭。

在進兵東郡的路上,劉備收到前方傳來訊息,冀州袁紹又徵調數萬大軍,一邊往平原方向脅迫擺出架勢,另一邊準備親身屯駐魏縣、元城兩地。

“袁本初家底豐厚啊,一年能多次調動數萬兵卒,聽聞還有許多騎軍南下,真讓我羨慕。”

劉備看完將文牘遞給旁邊的荀攸、郭嘉,起身感慨良多。

冀州九郡果然富饒,豪族士族佔了諸多良田,糧食還能收成這麼多,若有可能他寧願拿青州和袁紹換。

青州經過多次戰亂,還遠遠未恢復成往日的規模,只有徹底掌握青、兗兩州十三郡,才能家底趕得上袁紹罷,對了,忘記袁本初還佔了部分幷州。

劉備盤算後搖了搖頭。

他不想讓袁紹攻幽州,對方也不想讓他取兗州,連公孫瓚都不顧只用郡國兵守城,把騎兵全部調來鄴城。

天下英雄誰敵手,捨去曹孟德就剩袁本初…

劉備望去鄴城方向,輕笑道:“本初,你是急了嗎?”

隨軍的荀攸和郭嘉二人看完文牘,沉吟思索片刻。

荀攸最先行禮道:“使君情況有變,袁紹親自率軍屯在魏縣,必定想奪回陰安和繁陽,此兩城對於我軍如同匕首,不能輕易棄之,使君可親臨繁陽城與袁本初相對。”

“公達,此策過於穩重,反不利於我軍。”

郭嘉出言反對,然後整理一下思路道:“現今最關鍵的是奪取濟陰與陳留,袁紹大張旗鼓而來,就是想我軍無法取兗州,若使君前往繁陽,只遣將去攻濟陰怕中袁氏下懷。”

“天子以冊封使君為兗州牧,劉岱的刺史之職雖有袁紹認同,卻仍然比不上朝廷大義,故大軍一出兗州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