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劉備:懂不懂什麼叫高祖在世(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備帶人巡看各郡除蝗蟲之際,剛到樂安郡國劉和就急火急燎地騎馬趕過來。
稟報道:“使君,袁紹遣麴義帶兩萬兵卒,又徵徭役五萬人在鄃縣、繹幕、靈縣、魏縣、元城、館陶、清淵七縣挖壕溝、修築城牆、望樓。
“此外,渤海郡的東光、重合、高城、陽信四縣也在徵發役力,企圖壘砌堅城來困住青州和東郡。”
“袁本初趨名逐利,啖之以私廢國而向己,冀州的甘陵郡國和魏郡與青、兗州毗鄰也有旱情,天災之下還徵調民夫,兩郡百姓不知多少戶要家破人亡。”鮑信不顧儒風,咧嘴怒罵道。
早在數年前關東諸侯討董時,他就發現袁紹有賊心異念,在滎陽汴水兵敗後,曹孟德還趕去河內郡見袁本初欲邀他一同前往問個究竟,被他斷然拒絕。
後邊一直勸孟德應跟袁紹劃清界線,袁本初身為盟主卻奪韓文節之所,觀其作為不過以公謀私罷了,有何臉面領導關東諸侯。
劉備聽聞斂容說道:“袁紹在旱災時不敢興兵來犯我,而選擇築城已然心生畏懼,欲以城高牆厚讓我無法破城,再尋機與我決戰罷了。”
袁紹吃了一頓毒打,還真長了記性。
“可惜這方法奏效不了多久。”劉備輕笑道:“只要兗州的陳留、濟陰兩郡被拿下,我可率軍奪河內、收復雒陽。
便可從西面再攻魏郡,除非袁紹把州部遷回常山郡高邑,否則鄴城常被我將兵在其頸處,袁紹麾下人不自安,動搖不定。”
眾掾吏神色振作,鮑信也舒了口氣。
玄德公進兵鄴城嚇得袁紹不敢應戰,被罵成袁氏逆賊也膽怯不出,被三將軍疑兵驚嚇。
使君一役破顏良、敗文丑再從容不迫撤軍,而袁軍不敢追擊只得隔洹水相望。
這裡的官吏多為青州豪族劉氏、管氏、榮氏、乙氏出身,早和劉備深度捆綁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只要劉使君不怕袁本初其勢洶洶,那他們自然也不怕。
劉和復稟道:“使君,黎陽呂布遣人前來求糧,此刻正在平原等候。”
說完從馬背的行囊取出一卷書簡,恭敬的遞給劉備,然後斂息側立在旁。
有眼力見的官吏也散開,以免無意間窺視書信。
鮑信也側過頭,望著萎黃的山丘與凋殘的田地,忍不住嘆息搖頭。
殃為水旱,天下凶荒。
天災國亂人無主,若無使君早做防備,突逢災變民饑饉疾癘,怕會各郡縣死者殆半啊!
劉備仔細看完,不由皺起眉頭說道:“不是呂布的手筆,此信函婉言措辭卻像位女子所書。”
從東郡到青州的傳舍和郵亭,一路上都需郵役多次仔細核對,如果身份不明的人書寫,根本不可能層層傳遞到他手中。
尤其呂布的身份非劉備管轄之下,泥封的文牘到了縣裡都要檢印符、過所,確認無誤為奮威將軍溫侯呂布所出,才會繼續傳到下個鄉縣。
其他州郡或許已有懈怠,但劉備為保公文在通衢要道及時傳遞,在各鄉縣均配置數十名卒役,還置馬僮專門伐茭割草,好更快傳送文牘。
有些公文還透過船隻順流而下走水運,要的就是最快速度知曉各地情況。
“莫非為呂奉先夫人所書。”劉備詫異道。
那情況就有變了,要麼呂布覺得自己夫人寫的好,要麼就是呂布不方便寫。
“黎陽方向近來可有變化?”劉備問道。
劉和思索答道:“容稟使君,駐守在黎陽的呂所部並無異動,只有兩月前袁紹減少了供應的糧秣。
對了半月前河內郡掀起一股瘟疫,有百姓逃到黎陽被呂布收納,不知與此有關否?”
劉備仔細聆聽,內心縷析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