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談中,趙立誠轉達了蘇洋的意見:三喪集團不管在誰手中,都會繼續平穩的發展下去,而確保幾大銀行、投行的利益,是未來嘉點集團首要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三喪集團在全世界的工廠、生產線、銷售渠道都是嘉點集團全球戰略的最好補充。

嘉點集團的股份結構簡單,也不方便外人插手,但是三喪集團的股份結構複雜且鬆散,如果嘉點集團可以控股三喪集團,那麼會更有利於各大銀行、投行在嘉點集團新科技產品中的利益。

為了表達誠意,嘉點集團手中持有的三喪集團的股份會轉讓給赫爾墨斯基金一部分,讓中美兩國資本、人民都可以參與到這一次分割三喪集團和嘉點集團全球化的盛宴當中。

至於三喪李家現在的掙扎,不是為了三喪發展的更好,而是為了自己家族企業的延續。

一番話,把華爾街的各大資本家全都捆上了戰車,也成功的在這些資本家的心中,種下了三喪李家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心理暗示。

但其實,每個公司的管理者都不願意讓公司脫離自己的控制,這本身就是所有人類的通病。如果這件事放在蘇洋身上,蘇洋也無法接受被一個外來企業把自己從一手創辦的公司裡驅逐出去。

至於蘇洋的藉口,也更像是一個漂亮的外衣,可以遮掩那深處最血淋淋的本質。

說白了,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尤其是各國的資本家,更是把賺錢放到了第一位。只要能賺到錢,他們才不會管這家公司是誰來掌控。

是嘉點,還是李家,有區別嗎?

沒區別。

只要能帶來更多綠油油的美刀,那就是成功的經營者。

那些金融大鱷們在密談完,也進行過幾輪研究。

在研究中,他們發現確實就像是蘇洋所說,如果嘉點集團吞併了三喪,那麼大家未來在嘉點的黑科技產品上,可以分潤的利益更多。

至於集團方面的運營,這個更不用擔心,嘉點集團這些年一步步走向壯大,早已經向所有人證明了他們有運營超大型企業的實力。

再加上在研究中,他們發現,自己一方其實早已經被綁上了戰車,他們投資和承銷的赫爾墨斯基金早已經被嘉點集團用來大筆的收購了三喪集團的股份。

如果要求嘉點集團退出這次收購,那麼赫爾墨斯基金很可能要大幅割肉,甚至被拖垮。

所以綜合了許多因素之後,幾大銀行雖然沒有表態支援蘇洋收購三喪集團,但卻也慢慢變成了默許。

此時,又恰好遇到了李家要求發行新股票來狙擊蘇洋。

要知道,狙擊蘇洋,就是在狙擊各大銀行、投行投資的基金啊,而且狙擊成功的前提還是增發新股,依然是損害各大銀行、投行的利益。

裡外裡損失了兩層利益。這些金融大鱷們當然不會同意了!

一邊是利益增加,一邊是損害自己的利益。這根本就不用選啊。

所以這才有了李在容被華而街幾大銀行、投行拒絕的事情。

被華而街拒絕之後,李在容氣沖沖的回到了高麗。

但是還沒等他坐定,嘉點集團就發出了公告,向赫爾墨斯基金轉讓3%左右的三喪集團旗下二十餘家子公司的股份。價格按照市價溢價的15%交易。

其中90%以現金結算,剩下的10%以股份結算。

整個交易下來,嘉點集團在赫爾墨斯基金的持股將達到50.87%。形成了絕對控股。

而交易完成之後,赫爾墨斯基金將持有三喪集團旗下二十餘家子公司5.1%5.24%不等的股份。

因為赫爾墨斯基金受控於嘉點集團,按照各國證券市場的規則,嘉點集團與赫爾墨斯基金手中的股份將合併計算。所以,嘉點集團手中正式持有了三喪集團二十餘家子公司超過20%的股份。

這也導致了,嘉點集團對三喪集團旗下二十餘家公司第四次舉牌!

又是一次舉牌。但是全世界此時已經好像習慣了。

畢竟他們早都發現了,嘉點集團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在橫衝直撞,不管不顧的操作,像是準備趁著三喪集團、高麗、華而街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搶先拿下儘可能多的股份,到時候談判可以有更大的優勢。

但是,在大家心中,即使嘉點集團這麼的強勢,但在這場金融戰爭中,掌控局勢的並不是嘉點,而是高麗和華而街。

事情最後,還是要看華而街的態度,要看高麗那邊的政策和法規。

所以蘇洋現在做的再多也是徒勞。

大家只當蘇洋是在最後的瘋狂,靜觀其變罷了。

但是,普通人能這麼想,李在容卻不這麼想。

嘉點集團的一舉一動,李在容一直都在密切注意。